推广 热搜: 教育  家庭  学习  教育资讯  幼教  家庭教育  初中  高中  小学  家庭教育帮 

「2019年上海人教版生物初二上册」第五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

   日期:2025-04-13     来源:www.ljcneng.com    浏览:544    
文章简介:第五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 1、选择题(本题共14个小题,共42分) 1.在捕捉海蜇时,不小心就会被海蜇蜇伤,这是由于(    ) A.海蜇的触手上分布着不少刺细胞 B.海蜇发达的中胶层含有毒素 C.海蜇的伞部有很多刺丝 D.海...

第五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

1、选择题(本题共14个小题,共42分)

1.在捕捉海蜇时,不小心就会被海蜇蜇伤,这是由于(    )

A.海蜇的触手上分布着不少刺细胞 B.海蜇发达的中胶层含有毒素

C.海蜇的伞部有很多刺丝 D.海蜇的口能将人咬伤

2.下列不是扁形动物所具备的特征的是(    )

A.都生活在水中 B.身体呈两侧对称

C.有口无肛门 D.身体背腹扁平

3.在蛔虫的下列形态结构特点中,能体现蛔虫比水螅高等的是(    )

A.身体细长呈线形 B.具备消化腔 C.体表有角质层 D.有口和肛门

4.将蚯蚓分别放在粗糙的纸上和光滑的玻璃板上,蚯蚓在纸上比在玻璃板上运动得快,这主要与蚯蚓的哪一结构有关?(    )

A.肌肉 B.刚毛 C.黏液 D.体节

5.将河蚌放到50℃左右的温水中,待贝壳张开将来,会看到一层透明的薄膜,这层薄膜是(    )

A.贝壳 B.珍珠层 C.外套膜 D.细胞膜

6.“头上两根感觉须,两对翅膀三对足,身体分为头胸腹,里头是肉外是骨。”这句话描写的是哪种动物的特点?(    )

A.蜘蛛 B.蜜蜂 C.蜈蚣 D.虾

7.下列是节肢动物特点的是(    )

A.身体被毛,用肺呼吸 B.身体由不少体节构成,体表有外骨骼,足和触角分节

C.体表具备鳞片,用肺呼吸 D.体表光滑,用皮肤辅助呼吸

8.草鱼、扬子鳄、鲸、海豚、金鱼都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,其中用鳃呼吸的是(    )

A.草鱼、扬子鳄 B.草鱼、金鱼 C.扬子鳄、鲸 D.海豚、金鱼

9.下列不是蜥蜴比青蛙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征的是(    )

A.四肢短小,在陆地上爬行 B.皮肤干燥、粗糙,有角质的细鳞

C.完全用肺呼吸 D.体内受精,且卵外有坚韧的卵壳

10.天空中飞翔的蝙蝠和老鹰,有关它们呼吸的叙述,正确的是(    )

A.都可以用肺呼吸 B.都可以用肺和气囊呼吸

C.都可以用气管和气囊呼吸 D.分别用肺、气囊呼吸

11.图3中圆圈表示生物本身具备的特征,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一同特征。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(    )

 

A.P可以表示用皮肤辅助呼吸 B.Q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买家

C.E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 D.F可以表示真的的陆生动物

12.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的叙述,错误的是(    )

A.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益于降低游泳时的阻力

B.节肢动物体表的外骨骼可预防体内水分的散失

C.家鸽体表的羽毛是其适于飞行最主要的器官

D.兔的牙齿分化,与其植食两性生活相适应

13.冬季到了,蛇要冬眠,而兔子无需冬眠,重要原因是(    )

A.蛇的体表没毛,兔子体表被毛 B.蛇没四肢,兔子有发达的四肢

C.蛇是变温动物,兔子是恒温动物 D.蛇的身体小,不耐冷;兔子身体大,耐冷

14.某同学给虎、蛇、鹤、猴、螳螂五种动物进行了分类,你觉得下列分类办法不适当的是(    )

A.按有无脊柱分为虎、蛇、鹤、猴与螳螂两类

B.按体温是不是恒定分为虎、猴、鹤与蛇、螳螂两类

C.按是胎生还是卵生分为虎、猴与蛇、鹤、螳螂两类

D.按生活环境分为虎、猴、鹤与蛇、螳螂两类

2、非选择题(本题共5个小题,共58分)

15.(7分)请将下列动物与其所属类群用直线连接起来。

A.腔肠动物 a.扇贝

B.软体动物 b.珊瑚虫

C.环节动物 c.蜘蛛

D.鸟 d.水蛭

E.节肢动物 e.青蛙

F.两栖动物 f.黄鹂

G.哺乳动物 g.蝙蝠

16.(14分)长鬃山羊和梅花鹿都是哺乳动物,有适应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征。请你借助所学常识完成下列问题。

(1)长鬃山羊和梅花鹿的牙齿分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,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,适于植食两性生活。

(2)长鬃山羊和梅花鹿体表被________,有________用途。

(3)长鬃山羊和梅花鹿的体温不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是________动物。

(4)长鬃山羊和梅花鹿有发达的________和________,能对外面环境准时作出反应。

17.(8分)为探究环境原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,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:取两个大小一样的瓶子,贴上甲、乙标签。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,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的肥沃土壤,然后在甲、乙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情况相同的蚯蚓(如图4所示)。依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。

 

(1)________瓶中的蚯蚓蠕动渐渐减弱,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。

(2)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________原因影响蚯蚓的生活。

(3)蚯蚓的呼吸依赖________来完成。

(4)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有哪些用途是________。

18.(12分)图5是大家容易见到的几种动物,请剖析回答问题。

 

(1)若依据体内有没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,则与A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(用代码表示)。若依据生殖方法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,则与A在同一组的是________(用代码表示)。

(2)图中动物适于生活的环境不同,呼吸方法也有明显不同。图中适于陆地生活的C可以用________呼吸;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A用肺呼吸,但肺不发达,需要借用________辅助呼吸;适于空中生活的E有与肺相连通的________辅助呼吸。

(3)从运动方法看,图中C和E都适于空中飞行,试写出它们的翅适于飞行的一同特征。________________(至少答两点)。

19.(17分)小明是个擅长考虑的同学,他在家里察看饲养的金鱼时,想到一个问题:“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影响?”为探究这一问题,他设计了如下策略,试剖析回答下列问题。

步骤

烧杯①

烧杯②

烧杯③

烧杯④

烧杯⑤

烧杯⑥

1

各加入1 000毫升温水,一条相同情况的金鱼,测量并记录水温

2

一段时间后,同时察看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

3

①②各加入适当热水使水温均升高10℃

③④均用水浴锅隔水加热使水温升高10℃

⑤⑥不做任什么地方理

4

一段时间后,察看并记录各烧杯中金鱼的呼吸次数,剖析得出结论

(1)该探究活动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。

(2)假如你做这个实验,你将依据什么判断金鱼的呼吸次数?________。

(3)小明在步骤3的设计中,对每种状况的操作均同时设置了两个重复组,其目的是________,提升实验的可信度。烧杯①②和烧杯③④两组设计中,哪组更科学,更严谨?________。试说明缘由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(4)结合本实验,你推断金鱼吞入的水从鳃流出时,其成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?

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。

第五单元第一章综合测试

答案分析

1、

1.【答案】A

【分析】海蜇是腔肠动物,其触手上分布着不少刺细胞,刺细胞是腔肠动物特有些攻击和防御的利器,在触手处特别多。

2.【答案】A

【分析】有的扁形动物生活在水中,营自由生活,如涡虫,大多数扁形动物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。

3.【答案】D

【分析】蛔虫是线形动物,在进化上比腔肠动物高等,它具备口和肛门,腔肠动物只有口没肛门。

4.【答案】B

【分析】刚毛固定、支撑身体并帮助完成运动,因为光滑的玻璃板摩擦力小,刚毛没办法固定和支撑身体,因此运动较慢。

5.【答案】C

【分析】在河蚌贝壳内部贴着一层柔软的膜,是外套膜,它包裹着整个内脏团。

6.【答案】B

【分析】昆虫身体分为头、胸、腹三部分,具备一对触角,三对足,一般有两对翅,可以飞行,体表具备外骨骼。蜜蜂是昆虫,蜘蛛、蜈蚣和虾都不是昆虫。

7.【答案】B

【分析】A项是哺乳动物的特点,B项是节肢动物的特点,C项是某些爬行动物的特点,D项是两栖动物的特点。

8.【答案】B

【分析】扬子鳄是爬行动物,鲸、海豚是哺乳动物,它们都用肺呼吸。草鱼、金鱼是鱼,均用鳃呼吸。

9.【答案】A

【分析】蜥蜴皮肤干燥、粗糙,有角质的细鳞,既能够保护身体又能降低体内水分的散失;肺发达,气体交换能力强,只靠肺的呼吸就能满足蜥蜴在陆地上对氧气的需要;生殖和发育摆脱水的限制,适于陆地生活。

10.【答案】A

【分析】蝙蝠和老鹰都能在空中飞行,但不相同种类。蝙蝠是胎生、哺乳,是哺乳动物,用肺呼吸;老鹰是卵生,是鸟,用肺呼吸,有气囊,能储存空气,辅助肺完成呼吸。可见A项符合题意。

11.【答案】A

【分析】青蛙幼体用鳃呼吸,成体用肺呼吸,皮肤辅助呼吸,而蝗虫用气管呼吸,所以A项错误。青蛙、蝗虫和家兔都是动物,细胞中没叶绿体,生活方法为异养,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是买家,所以B项正确。青蛙和家兔都是脊椎动物,体内有脊柱,所以C项正确。家兔和蝗虫都生活在陆地上,具备适应陆地生活的结构特征,都是真的的陆生动物,所以D项正确。

12.【答案】C

【分析】鸟的前肢变成翼,是飞行的器官,翼被覆羽毛。因此,说羽毛是适于飞行的主要器官是不对的。

13.【答案】C

【分析】兔是哺乳动物,它的体表被毛,血液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,体内有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,所以能保持正常的体温,为恒温动物,没冬眠现象;而蛇是爬行动物,它的体温随外面环境的变化而变化,是变温动物,寒冷冬天,外面环境的温度非常低,蛇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季,防止冻伤冻死,有冬眠现象。

14.【答案】D

【分析】依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,螳螂的体内无脊柱,是无脊椎动物,虎、蛇、鹤、猴的体内都有脊柱,都是脊椎动物;按体温是不是恒定可以把动物分成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,虎、猴、鹤的体温恒定,是恒温动物,蛇、螳螂的体温不恒定,是变温动物;根据生殖方法可以把动物分为胎生和卵生,虎、猴都是哺乳动物,是胎生,蛇、鹤、螳螂都是产卵生殖,即卵生;虎、猴、鹤、蛇、螳螂都能生活在陆地上,不可以按生活环境来分类。

2、

15.【答案】A—b    B—a    C—d    D—f    E—c    F—e    G—g

16.【答案】(1)门齿    臼齿

(2)毛    保温

(3)恒温

(4)神经系统    感觉器官

17.【答案】(1)乙

(2)湿度

(3)湿润的体壁

(4)对照

【分析】蚯蚓依赖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,在烘干的土壤中,蚯蚓不可以维持体表湿润,没办法正常呼吸,蠕动会渐渐减弱,最后死亡。甲、乙两瓶中分别放入了湿润和烘干的土壤,变量是有无水分,因此探究的是湿度对蚯蚓生活的影响。甲瓶起对照用途。

18.【答案】(1)B、D、E    C、D、E

(2)气管    皮肤    气囊

(3)大、薄、轻(答出其中两点即可,其他言之有理的说法亦可)

【分析】本题综合考查动物的生殖、运动、分类等特点。

(1)依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,可将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,题图中无脊椎动物只有蝗虫,而脊椎动物有青蛙、鱼、鸟、兔子。依据生殖方法的不同,可将动物分为卵生和胎生两种,题图中卵生的动物有青蛙、蝗虫、鱼、鸟;胎生的动物只有哺乳动物——兔子。

(2)各种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,都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。蝗虫适于陆地生活,有预防水分散失的外骨骼,用气管呼吸;两栖动物的代表——青蛙,其幼体生活在水中,用鳃呼吸,成体水陆两栖,用肺呼吸,皮肤辅助呼吸;鸟适于空中飞行,为了满足飞行过程中高能量的消耗,准时补充呼吸用途所需的氧气,鸟有与肺相连通的气囊,可辅助呼吸。

(3)从运动方法来看,蝗虫和鸟都适于空中飞行,且有适于飞行的器官——翅,其特征是展开表面积大,质薄而轻。

19.【答案】(1)水温

(2)依据金鱼的鳃盖张开与闭合的次数(或金鱼张口吞水的次数)

(3)防止实验的偶然性    烧杯③④    烧杯①②    因为加入热水增加了变量,致使变量不唯一(只须意思对即可)

(4)氧气降低,二氧化碳增多

【分析】本题结合对照实验的设计来考查鱼的呼吸过程。

(1)通过对“水温对金鱼的呼吸频率有没影响?”这个问题的实验探究可以得出该探究活动的变量是水温。

(2)鱼用鳃呼吸,鳃内含丰富的血管,每一片鳃由多而细的鳃丝构成,在水中会展开,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,当水从金鱼口流入鳃时,水中的氧气会进入血管中,二氧化碳会被排放到水中,所以可以通过计算金鱼鳃盖的张开与闭合的次数来计算其呼吸频率,也可以通过计算金鱼张口吞水的次数来计算其呼吸频率。

(3)实验中设置重复组的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,防止偶然性。烧杯①②和③④两组实验设计中,烧杯③④更科学、严谨,由于烧杯③④与对照组⑤⑥只有一个变量,而烧杯①②因为添加了热水,使变量增加,实验不再是唯一变量。

(4)当水从金鱼口流入鳃时,水中的氧气会进入鳃内的毛细血管中,而二氧化碳会从毛细血管排放到水中,所以金鱼吞入的水从鳃盖流出时,水中氧气的含量降低,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。

 

 
打赏
 
更多>热门阅读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